从不喝酒的张国荣,在《霸王别姬》拍完之后,请全剧组的人吃饭,酒喝多到吐得站不起来。巩俐和张丰毅劝他不要喝了,说日后还有机会,张国荣说:“可是那时候,场景和情境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什么样得一部片能让从不喝酒的人,醉得心甘情愿,醉得激情畅快,而且还是哥哥这样一个冷静的人。
为什么超过125万的人评分,它依旧拿到了顶天的9.6的高分?
为什么在当时它就能横扫全世界影院的,并且夺得戛纳的巅峰大奖成为华语影史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
宏大的历史背景,深刻的内涵意义
不到3小时的时间,《霸王别姬》将1924年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到四人帮被剿灭这段近乎百年的历史兴衰变化,与京剧的极盛到衰落,与主角人物之间人性的扭曲变化、情感变化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庞大的意味深长的画卷。影片剧情很紧凑,内容丰富很密集,画面惊艳绝美。全片下来,没有一秒钟是多余的。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都意味极多。角色的每一个发展都能在前文中找到铺垫或蛛丝马迹。
好的影片剧情就像一本高数书,没有一句废话,你低头捡笔的瞬间再抬头,可能就不知道老师说什么了。而烂片就是即使你快进,你依然知道它前面讲了多少废话,甚至你都能直接猜到结局,无味寡淡,甚至没有内涵。
看《霸王别姬》,真的快一秒都不得,处处藏高明。
细节皆是经典,像宝藏般可以去挖掘
首先看开篇,一个虞姬扮相和霸王扮相的演员在空无一人的大剧院里,一个画外音问“您二位,有二十多年没来一块儿唱了吧”?
霸王卡了两下,记不太清的说:“二,二,二十一年了”
旁边虞姬淡然的一句:“二十二年”
霸王又自顾自地说了一句:“我们哥俩儿也有十年没见面了”
旁边虞姬又淡然说了一句:“十一年”
通过这么一段简简单单的对话,我们能知道什么呢?虽然还不清楚这两人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但是有一点非常清楚:虞姬对戏和对两人的感情比霸王深,心里全记得。
看完影片倒叙部分,开始进入正叙得开篇。小豆子(程蝶衣小时候)的娘是什么身份呢?全片没有一句台词直言小豆子的娘是谁,小豆子什么出身,但影片仅仅一个画面,就完全交代清楚了。影片是怎么表现的呢?通过一个嫖客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词。在小豆子的娘路过的时候他轻浮地往小豆子的娘脸上摸了一下,并在她回躲急着走的时候,在人来人往的闹市里大骂了一声“臭婊子”。人物身份、地位瞬间跃然纸上。
作为母亲她狠心、无奈,但是完全没有心疼么?非也。在砍小豆子的第六根手指的时候,她是怎么做的呢?她先扯下自己的围巾蒙在小豆子的脸上,让他完全看不到,再快速的斩断。镜头在扫过她的时候,她眼里是眼噙泪水的。
在戏院里求戏老爷子收留小豆子的时候,风流又心意已决的样子,全在戏老爷子一句:“别介,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得以成全。
最高明的艺术大概就是,我要表露绝情又心疼,我不需要这个人自己或别人说出来多绝情,一个侧面描写,全在其中了。而《霸王别姬》全文就充斥着这些高明得艺术,细节通过正面或侧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的镜头里究竟是暗含什么意思,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魅力。
历史浮沉变化,京剧由盛到衰,人物情感巨变,都道是南柯一梦。
电影开头,1924年,北平北洋政府时期是京剧发展的全盛时期。它是通过戏院堂主对一帮徒弟们的训诫展示出其至高无上又备受欢迎的地位的。他是怎么训的呢?
“不听戏的,他就不是人”
“什么猪啊狗啊,它就不听戏”
“是人吗?它是畜生”
只要是人就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人!听听,这是什么地位,这就像水对于生命一样缺一不可,也就是戏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绝对的精神食粮!
还有一段,大石头(段小楼小的时候)在庭中跪着受训时,戏院堂主说的,就更直白了:
“哪朝哪代,也没有咱们京剧这么红过!”
对于京剧中演技最好的角儿是什么地位。人还未至早早就有十里长街的人夹道欢迎,出行坐的是轿子,人人顶礼膜拜,艳羡叫好;唱上一曲时高朋满座,掌声不断,戏到深处引人落泪!
是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哪个朝代,轿子都是给位高权重的大臣以上职位的人做的,从来没有哪个时期的戏子,能坐上轿子!毫无疑问,这是京剧最红的时候!
曾经有多受欢迎多红,百年觉醒时,南柯一梦的破灭感就有多强!
京剧的衰败展现得令人心痛。视戏如生命一般得程蝶衣,人戏不分得程蝶衣,为了保命终也不得不把戏服烧了。京剧京服,被看成不端得东西。
风魔一场,人戏不分,哪有谁对谁非
有人说程蝶衣(张国荣饰)对段小楼(张丰毅饰)是同性恋爱情,我不这么认为。真正的爱,何分男女。程蝶衣依赖段小楼,准确地说是“虞姬”依赖“霸王”,是超越性别存在的,他寄托的是他一生的安全感和执念,有且仅有一人。如果精神上的依赖是戏,那么化作生活中就是霸是段小楼,只有一人。而且他的感情也是清理之中的,不是么?
小豆子从小就没有父爱,他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对于他来说,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是他的母亲。而他母亲是怎么对他的呢?在下雪的严寒冬天,把他卖给了戏院,甚至不顾他的疼痛残忍地砍断了他的六指。这,就是抛弃。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非常生动地表达了他与母亲关系的完全隔断,也代表了他心里不会再把母亲看成依赖。窄小的房间里,他被所有小学徒嘲笑欺负时,毅然决然地把母亲临走前唯一留给他的衣服,烧了。从此,他是真正没有依赖感的人,没有安全感的人。
全戏院的人都欺负他。只有大石头,从始至终温暖他,甚至每一次帮他,挨师傅的严打也在所不惜。柔弱无助内心背后,更能感受到真情的存在。他第一次思想上改变打心底接受唱京剧,就是他第一次看到名角在台上演《霸王别姬》时,他或许感受到了牵动内心的一辈子互相保护的安全感,所以他留下了泪……
小豆子是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女娇娥”么?不仅不是,反而还非常倔强有刚性!戏院里的小徒弟们天天挨打,背词背的很好的大师兄依然被狠打了三大板子。所以可以想象到背《思凡》背错这么多次的小豆子被打的有多惨!“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他一直这么念。
而正确的《思凡》应该是“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即使知道自己饰演的是旦角,但是依然没法转换好身份,依然念不出扭转性别的这句词。
这一次,他被打的满手的血,手里都是包,在洗澡时几乎都要昏过去。大师兄大石头劝他,下次就背对一次,不然下次肯定要被打死了。
小豆子怎么说的呢,他交待了后事:“师兄如果我死了,我的枕头底下有三块铜板”。他宁死,也不愿意转换性别身份。
最后转折点在哪呢?是大石头,是段小楼,是他日后心里挂一生的霸王。
情侣之间,两性关系发展更深一步的标志性动作就是亲嘴。因为嘴巴是人身上的敏感脆弱部位,也代表了一个人比较隐私的地方,将自己柔软的一个部位与别人交互,是很亲密的人才能做的事。
小豆子的彻底转变的标志也是通过嘴巴。只不过,一点都不甜蜜,也没有柔软的交互,反而是痛苦、坚固的。因为他唱不出《思凡》整个戏班就要喝西北风去了,段小楼为拯救戏班拿坚硬的烟杆子死命、残暴的搅动着小豆子的嘴巴。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在他满口是血的嘴巴里,唱了出来。
在那一刻之后,他就只能是虞姬,他将内心最纯真真挚的感情全奉献给了戏,终于人戏不分。
段小楼没爱上程蝶衣有错嘛?没错。他也曾是血气方刚的男人,也曾为了自己的师弟、老婆连性命都不要的男人。也曾那么刚正不阿,因为蝶衣给日本人唱戏而看不起他,即使知道是为了救他自己。
菊仙有错嘛?可以说菊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不染风尘气,有情有义,爱憎分明,明事理。甚至还能理解情敌,一直不待见她的蝶衣,能为了救他各处奔走。最后那把剑,还是她抢回来的。
历史潮流下,谁都不过渺小一粒沙,连曾经的名角也不例外。又有谁是谁非呢。
所有演员演技到位,十分认真
张国荣先生完全把剧中程蝶衣的男儿身女儿心给演活了。举手投足,纤纤细步,娇柔体态,动情眼神。甚至是任性耍小性子时,流露情感时,都活灵活现女性姿态。能让观众记得程蝶衣是男儿身,又能跟随着人物体味他丝丝情感细腻就似女人,真的非常不容易。
除了女儿身,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演的旦角。毕竟影片始终是以京剧为核心的事物线索贯穿全文的,霸王别姬本身说的就是京剧,所以对于京剧的理解,语言神态动作是否到位都会十分影响这部剧的效果。可是每一位演员都做到了,让人就觉得他们是专业为京剧而生的,表演得十分贴切到位。
哥哥张国荣真的非常认真的对待这部戏,即使没有他的戏份能休息的时候,他也坚决不休息,怕中断了情绪。即使发着高烧,依然坚持拍戏,没戏拍就压腿、跑圆场,练水袖、扇子和兰花指,练了3个月的京剧。最后连名角大师都以为他是练了好多年戏的演员!
不仅是哥哥,剧中每一个人都非常认真的对待这样戏,无论戏份多与少。包括开头戏剧得小徒弟们全部来自科班出身,他们在剧中挨的打都是真打。
剧组从上到下,用心十足
我们都知道,电影拍摄为了节省经费都是按场景拍的。也就是同一段景不管在剧中的先后顺序如何都是直接拍完的。但是《霸王别姬》不是。由于情感人物的波动跌宕太大了,为了情绪的连贯性,《霸王别姬》是按时间顺序拍的,也就是按剧情的发展顺序拍的,多么难得!
凯哥导演的天才诗意,编剧的超强改编能力有目共睹,还有剧组、演员们之间深厚的拍摄情感,同样难得。
所以开头说哥哥醉成这样,如此不舍,想来一定都不惊讶了。
古今中外,众人高评,当之无愧

这部片曾因为种种原因,是被禁播的。直到在戛纳电影节的获奖和成功,才慢慢重见天日,否则我们可能就无法目睹这样精彩的巨著,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
值得二刷的电影,《霸王别姬》!